喝腊八粥,说五谷杂粮
2012年1月1号,既是新年,又是我们农历的腊八节。过腊八节一要喝腊八粥,二要泡腊八蒜。今天我们就借腊八粥,说说吃谷类杂粮的事。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07)》中把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分为五大类,其中第一类就是谷类及薯类,可见谷类在我们饮食健康中的重要地位。谷类包括米、面、杂粮,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。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07)》的第一条提出,食物多样,谷类为主,粗细搭配。还提出要经常吃一些粗粮、杂粮和全谷类食物。膳食指南中这么提出,是有其依据的。
谷类食物一直是我国居民能量的主要来源,来自谷类食物的能量占到总能量的50%以上。
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,我国城乡居民的动物性食物(鸡鸭鱼肉等)吃的越来越多,谷类食物吃的越来越少。根据历次中国居民营养调查发现,1982年以来的30年间,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每天吃的谷类食物减少了2两多,而动物性食物增加了将近2两。看似简单的这一增一减给居民的健康带来了问题,因为这类膳食变化,提供的脂肪增加了,而且偏多了,而膳食纤维减少了。与此同时,我国居民中的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也增加了。尽管膳食的这种变化不是导致慢性病发病和死亡增加唯一的原因,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。
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,生活的改善,人们对营养健康认识的变化,越来越倾向于吃更多的动物性食物,而谷类食物吃的逐渐减少,谷类食物作为膳食主体的地位在逐渐下降。2002年全国平均有58%的能量来源于谷类,其中城市为49%,农村为62%,城市居民明显低于55%-65%的合理范围。
坚持谷类为主,可以避免高能量、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给健康带来的种种弊端,就是为了保持我国有益健康的膳食。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,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和癌症。
谷类食物是最好的基础食物,也是最便宜的能源。
现在我们看看腊八粥和健康有什么关系。做粥用的最基本的原料是谷类食物,如果一份“粥”中没有谷类食物,就不应该称其为粥。从粥的组成来看,充分体现了“谷类为主”的健康饮食原则。
1、不管“单一”粥,还是“组合”粥,都是以米、面、杂粮为基础。
2、粥的包容性强,很容易实现“食物多样”。想来点“腥”,鸡鸭鱼肉都可以加进去;想吃清淡的,加上蔬菜、水果、花卉等;想“炫富”,小米粥加海参;想“低调”,地瓜小米粥,只有你想不到滴,没有做不出滴!
3、用来煮粥的杂粮,不需要进行研磨,谷类表层所含的维生素、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都会保留下来,避免了营养物质的流失。粥,很容易实现“粗细搭配”。粗粮、杂粮和全谷类食物,如小米、高粱、玉米、荞麦、燕麦、薏米、红小豆、绿豆、芸豆等,都可以放在一起,煮成“一锅粥”。
推荐腊八粥秘方:花生40克,黄豆40克,薏仁40克,红豆40克,红枣6-8个,莲子15克,桂圆肉30克,糖1/2杯,水10杯。超市里也有卖搭配好的腊八粥的原料。其实,生活不用那么教条,把家里储存粮食的地方清理一下,把各种杂粮按照自己的喜好搭配在一起就可以熬多宝粥啦。最好用高压锅,节约能源、熟的快。
粥,腊八时熬是腊八粥。粥,平时就应该熬、应该喝,最好能天天喝。“热热火火下料,健健康康喝粥”。
饮食养生
腊八节里药飘香
腊八节又称腊日祭,夏代称腊日为“嘉平”,商代为“清祀”,周代为“大蜡”;因在十二月举行,故称该月为腊月,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。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,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。
腊八节有这样一个传说 古帝颛顼有三个儿子,一个是令人患疟疾的疟鬼,另一个是迷惑人的魍魉鬼,第三个是惊吓小孩子的小鬼。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,单怕赤(红)豆,故腊八节有“赤豆打鬼”的说法,人们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熬粥,以祛疫迎祥。红小豆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。《名医别录》说它“主寒热,热中,消渴,止泄,利小便,吐逆,卒僻,下胀满”,《日华子本草》载其能“治烦,解热毒,排脓,补血脉”。
腊八节的时令小吃是腊八粥 清代曹燕山《粥谱》说腊八粥调理营养,易于吸收,有和胃、补脾、养心、清肺、益肾、利肝、消渴、明目、通便、养血、安神之功,所以传承百代而不衰。关于腊八粥的配方有许多记载,南宋周密《武林旧事》说“用胡桃、松子、乳覃、柿、栗之类作粥”,《红楼梦》说用各色米豆加五种菜果(红枣、栗子、花生、蒙用、香芋)熬成。
总体说来,“腊八粥”的主要原料是谷类,常用的有粳米、糯米和薏米。中医认为粳米具有补中益气、养脾胃、和五脏、除烦止渴、益精补肾等功用。糯米具有温脾益气的作用,适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,对于虚寒泄利、虚烦口渴、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。薏米具有健脾、补肺、清热、渗湿的功能,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、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。豆类是“腊八粥”的配料,常用的有黄豆、赤小豆。中医认为它们具有健脾燥湿、利水消肿之功,对于脾虚腹泻以及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。花生和核桃等果仁也是不可缺少的原料。花生有“长生果”的美称,具有润肺、和胃、止咳、利尿、下乳等多种功能。核桃仁具有补肾纳气、益智健脑、强筋壮骨的作用,还能够增进食欲、乌须生发,核桃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更是医药学界公认的抗衰老药物。
腊八这天还有用醋泡蒜的习俗,叫“腊八蒜” 泡腊八蒜得将紫皮蒜瓣去老皮,浸入米醋中,装入小坛封严,至除夕启封。斯时蒜瓣通体翠绿,如同翡翠碧玉。味道独特,香气扑鼻,是大年三十吃饺子、拌凉菜的最佳佐料。“腊八蒜”与米醋不仅美味可口,而且具有杀灭、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的作用。尤其是大蒜,对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痢疾杆菌、伤寒杆菌、炭疽杆菌、霍乱病菌、霉菌、病毒、寄生虫等致病菌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,还可以起到预防感冒、防止伤口感染、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功效,被称为“地里生长的青霉素”。《唐本草》就言其“下气消谷,除风破冷”,《别录》说它能“散痈肿蠿疮,除风邪,杀毒气”。
民间还有腊八节吃冰的习俗 腊八的前一天,人们舀水结冰,等到腊八节就把冰敲碎了拿来吃。据说,如果腊八节这天吃了冰,往后的一年都不会肚子疼。这反映了人们祈盼健康的美好愿望。其实冰也有它的药效。中医认为,它能主治伤寒阳毒、热甚昏迷、中暑烦渴。《本草拾遗》说它“主去热烦”,《日用本草》说它“解烦渴,消暑毒”;但不可多食,《医林纂要》说“冰过食反伤阳,命火以衰,脾胃不能化”。
“侵凌雪色还萱草,漏泄春光有柳条。”飘香的中药味还是那么浓郁,腊八节却渐行渐远,年的足音也越来越近。
|